得了五十肩,針灸治療效果好嗎?還有哪些選擇?
五十肩是肩部關節囊發炎所造成的一系列疼痛、沾黏與活動受限。主流的西醫治療方式,以復健、口服消炎止痛藥、注射類固醇為主。若活動已經明顯受限,則會透過各種方式破壞沾黏,幫助恢復角度。但仍有不少人還是會考慮透過中醫進行治療。這篇文章就是想透過在中、西醫皆有長期執業經驗的醫師角度,幫大家分析針灸的療效,以及其他選擇建議。
針灸與小針刀皆有助治療,可幫助止痛、解除沾黏
如果用一句話來說:是的,針灸有助於五十肩的治療!
五十肩可以分成三期,包括「痛而不卡」的疼痛期、「又痛又卡」的黏連期、以及「不痛但卡」的緩解期。疼痛期的痛常以:怎麼動都痛、睡覺壓到會痛為主要表現。黏連期會以外轉、外展、內轉三個角度受限為主要特徵。緩解期則是痛和活動度都明顯改善,好像好了,但實際上仍有殘餘的角度受限為特點。
(相關連結:我到底是不是五十肩?關鍵特徵教你判斷!)
這三個階段中,疼痛期、黏連期都有高度的止痛需求,而針灸經過多年以來的科學研究,已經被證實從患處局部、周邊神經到中樞神經,都有明確機制可以幫助緩解疼痛。所以不論是針對局部痛點的「阿是穴」;有助改善周邊肌肉緊繃疼痛的:肩三針、曲垣穴、巨谷穴;或者遠在足部的經驗配穴:調口透承山……等等,都是有助緩解五十肩疼痛的常用穴位。
除了止痛,一旦進入了以活動角度受限為主的黏連期,甚至包括緩解期,都有需要透過各種方式來幫助破壞沾黏、增加肩膀活動度。此時不管是尖端比較圓潤的一般針灸針,或者是尖端帶有刀鋒的小針刀,只要適當操作,都能透過物理性的方式,剝離、分開沾黏的肩關節囊。配合傷科手法或物理治療,都有助改善肩膀活動受限。
總而言之,止痛、放鬆、解除沾黏是針灸的主要作用,也都是五十肩的個階段治療所需要的,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說:針灸有助於治療五十肩。
把握分期原則,根據目的挑選適當治療
不過,有助於治療五十肩,並不等於是最適合的治療。這樣說並沒有貶低針灸或小針刀的意思,實際上這邊想強調的是「分期治療」的概念。正如西醫的治療中,疼痛期、黏連期、緩解期的建議治療項目會有所不同,我們認為針灸、小針刀在五十肩的各個階段、各種狀況下也有不同角色,而非一體適用。
我認為,針灸在疼痛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,主因疼痛期的主要治療目的之一是幫助控制疼痛,這是針灸的長處。此外,針灸放鬆肌肉的效果,也有助於舒緩因為疼痛而異常緊繃的肩部周邊肌肉,進一步幫助緩解不適。
至於小針刀,我認為適合在舒緩期或黏連期的早期,有角度受限但沒有非常嚴重時考慮使用。主要是如果真要快速改善黏連期的嚴重關節囊沾黏,以我目前的經驗和見識,小針刀的整體效益可能還是沒有「肩關節囊擴張術」來得好,但仍不失為一個沾黏沒那麼嚴重時的替代方案。
(相關連結:有助快速告別五十肩的肩關節囊擴張術,費用差異在哪裡?)
談到「肩關節囊擴張術」,我個人認為是五十肩黏連期,活動角度嚴重受限時的首選。透過在肩關節囊內大量灌注以5%葡萄糖水為主的擴張液,配合玻尿酸、局部麻醉止痛藥與視狀況使用的類固醇、PRP,有機會一併達成擴張、潤滑、止痛、安定神經,以及消炎或幫助組織修復的綜合性效果,在3~5次的治療內大幅改善活動度。很適合做過其他治療超過1~2個月,仍無顯著效果的患者。
以上是我個人對於五十肩針灸治療的認識,以及不同時期的選擇建議,以下整理表格供大家參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