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運動醫學
  • 醫師介紹
  • 最新文章
05
6 月
2019

運動訓練處方和健保復健的差異(一)

Tags : 慢性疼痛, 治療, 王凱平, 王凱平中醫, 王凱平醫師, 運動, 運動傷害, 運動表現, 運動醫學
Posted By : 王凱平
Comments : 0

pexels-photo-1308117

「醫生,不用啦,我這個頸椎的問題齁,已經有在做復健了啦,不用再開什麼運動處方了啦!」

 

「蔡大哥,我知道你有在做復健,而且配合我們幫你針灸之後也恢復得不錯,可是我想讓你知道,如果能夠配合幾次運動訓練矯正你脖子和肩膀的姿勢異常,以後再出問題的機會能降低很多。而且你除了這次痛到手麻之外,不是也被頸肩酸痛困擾很久了?運動處方能幫你一起解決耶,再考慮看看好嗎?」

 

四點區隔,說清健保復健和運動處方的差異!

 

復健,或者說物理治療,常常是各個醫院生意最好,人最多的部門!扭傷復健、拉傷復健,撞到也復健;頸椎、腰椎、膝蓋都可以復健;手術前先復健試試,手術完更要復健!不得不說,復健真的是健保體系下造福最多人的項目之一,而且真的有用!

 

但是,這跟我們一直在說的運動處方到底差在哪裡?

 

物理治療是用聲、光、電、熱……等物理性的方式促進健康的學問,嚴格來說,運動訓練也是物理治療的一環。因此必須先定釐清,我們這邊要討論的,主要是現行環境下一般「健保所提供的復健」和「運動處方」的差異,試著幫大家釐清,什麼狀況之下應該考慮配合不同的治療方式。

 

其實,兩者的差異在一開始連我們醫師和治療師自己也講不清楚,但在這幾年的摸索與調整之下,我目前給的答案是:

 

  1. 疼痛早期 v.s. 疼痛後期
  2. 被動治療 v.s. 主動調整
  3. 治療概念 v.s. 預防概念
  4. 普及技術 v.s. 最新技術

 

早期復健,症狀緩解後就該考慮更積極的運動訓練!

 

首先我們再強調一次,健保復健和運動訓練絕對不是互斥的兩件事,從患病到痊癒的過程來看,他們適用的時機並不相同。一般而言,健保復健適合疾病的早期、中期,疼痛或其他症狀還比較嚴重的時候。而運動訓練相對來說更適合中、後期,症狀已經沒有這麼嚴重的患者。可以用下面這樣的光譜來理解:

 

運動訓練和復健的差異1 (1)

 

這麼說是因為一般來說,在問題發生的早期,症狀如:腫脹、疼痛、麻木、酸軟……等不適感往往都還比較嚴重。在這個階段如果要求大家要忍著這些不舒服去運動,當然是一件不太合理的事情。

 

在這個階段,大家需要的確實是一些能「快速治標、止痛消腫」的方案,不管是熱敷、電療、超音波、牽引(拉脖子、拉腰)……這些都是健保有提供的有效治療!而運動訓練的強度通常比較高,比較適合在中、後期,症狀開始改善,沒那麼嚴重之後再漸漸導入。

 

被動儀器治療不夠,想治本,你需要主動訓練!

 

「被動治療 v.s. 主動訓練」又是怎麼一回事呢?

 

大家對一般物理治療中心的印象是什麼?是不是比較接近上面我們提到的:熱敷、電療、超音波、牽引這些項目,大家排排坐,輪流接受各項治療?這樣講當然不盡公平,畢竟健保給付的復健中也是有動態項目。但這邊想表達的是,大體來說,當前健保生態下的復健是以患者「被動」接受儀器治療為主的。

 

這樣的模式有利於流程化的治療,比較像生產線,有助於提高服務量,在有限 資源下治療更多患者,也有利於在大量下維持治療品質穩定。在疾病的早、中期,大家的目標一致,都是要「盡快緩解腫、痛、麻、酸……等症狀」的時後是好的。

 

然而大家想也知道,這樣的模式較不利於處理需要客製化的精細問題。因此,到了疾病的中、後期,當那些「症狀」不再那麼嚴重,需要仔細評估、處理症狀背後更深層的「患病原因」時,我們就開始需要另一套模式。

 

一般來說,需要做物理治療的疾病即便表面上可能有:退化、神經壓迫、肌腱發炎或沾黏……等問題,但背後常常也都有:肌力不足、肌力失衡、姿勢異常、動作控制不良……等更深層的因素。這些背後的因素基本上都是需要透過「主動訓練」才能解決。為什麼?

 

因為醫師、物理治療師或訓練師能夠透過各種方法幫你消腫、止痛、放鬆肌肉。但是!但是!但是!你不自己練就是不可能長肌肉(長肥肉可以啦),不可能感知正確的靜態姿勢,不可能習慣正確的活動模式!

 

舉頸椎的例子來說,一般人的頸椎應該有漂亮的C形生理曲線(圖左)。但是頸椎有問題,容易脖子痛、頸肩僵硬酸痛的人,這個C形的生理曲線常常都消失、變直,甚至變成S形(圖右)了!

 

運動訓練和復健的差異3 (1)

 

而我往往會請有這樣狀況的患者想想:在頸椎這麼歪的狀況下,你覺得姿勢和頸部活動會對嗎?你覺得骨頭是自己跑掉的,還是是被人家拉歪的?拉歪骨頭的是什麼?如果是肌肉,那會有這麼奇怪的形狀是不是因為他們的拉力很不均恆?不均衡的話,太緊的醫師幫得上忙,但是無力的肌肉該怎麼處理?

 

仔細想想上面這個問題,相信你就能了解,「主動訓練」是治本很重要的一環。這就是我們一直談運動訓練的原因,改善肌力不足、肌力失衡、姿勢異常、動作控制不良本來就是運動訓練的強項!(參見為什麼你的疼痛問題需要運動訓練)

 

Avatar
About the Author
中西醫雙執照醫師,具職業棒球隊與亞運、世大運等多次國家隊醫療經驗。以中西整合的運動醫學診療方案,服務基層至頂尖運動選手。專長治療各種急慢性運動傷害、頸椎與腰椎慢性疼痛、關節退化性疾病。另專長以中醫內科、針灸手法治療乾眼症。

Social Share

  • google-share

Leave a Reply 取消回覆

*
*

captcha *

最新文章

  • 懸空、有良好支撐的震動滾筒,我理想中的髂脛束按摩神器!
  • 精準、安全、快速、微創!有機會大幅縮短五十肩療程的肩關節囊擴張術
  • 吊單槓、甩手能取代五十肩復健嗎?物理治療師教您如何運動!
  • 得了五十肩,針灸治療效果好嗎?還有哪些選擇?
  • 我到底是不是五十肩?關鍵特徵教你判斷!

FB線上Q&A

近期文章

  • 懸空、有良好支撐的震動滾筒,我理想中的髂脛束按摩神器!
  • 精準、安全、快速、微創!有機會大幅縮短五十肩療程的肩關節囊擴張術
  • 吊單槓、甩手能取代五十肩復健嗎?物理治療師教您如何運動!
  • 得了五十肩,針灸治療效果好嗎?還有哪些選擇?
  • 我到底是不是五十肩?關鍵特徵教你判斷!

最新回應

  • 「李朝福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李朝福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肌腱受傷該打PRP嗎?談阿基里斯腱、髕腱、旋轉肌袖、網球肘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楊耀松」在〈肌腱受傷該打PRP嗎?談阿基里斯腱、髕腱、旋轉肌袖、網球肘〉發佈留言

站內搜尋

分類

Uncategorized 中醫傷科與運動醫學 中醫內科 中醫皮膚科 中醫眼科 中醫藥物 中醫針灸科與經絡學 媒體採訪 日常生活 桃新醫院專區 運動營養學 運動醫學 養生保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