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運動醫學
  • 醫師介紹
  • 最新文章
10
2 月
2020

跌倒手撐地後手腕卡卡的,可能是腕骨錯位了!

Tags : 月狀骨, 腕骨錯位, 跌倒手撐地
Posted By : 王凱平
Comments : 0

 

你是否有過跌倒、摔車手撐地後,手腕卡卡的、無法翹起來的狀況呢?如果你感覺最不舒服的位置在大約在手腕「中指的延伸線」上,就很有可能是「月狀骨不穩定」所造成的問題,甚至是腕骨錯位了!

 

跌倒撐地所造成的韌帶鬆弛,是月狀骨不穩定的主因!

 

月狀骨是我們的8塊腕骨之一,位置大約在中指的延伸線上,和旁邊的舟狀骨、橈骨藉由韌帶連結在一起,構成部分的腕關節(如下圖1)。「月狀骨不穩定」發生的原因主要就是它和舟狀骨、橈骨之間的韌帶損傷,造成月狀骨跑到不恰當的位置上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狀。因為有時候也會牽涉到舟狀骨,所以又稱為「舟狀骨—月狀骨不穩定」。

12

 

造成月狀骨周邊韌帶損傷的常見原因就是「跌倒手撐地」。手撐地容易造成手腕的過度伸展,如果又伴隨著手腕往外側(小指側)偏轉的動作(如上圖2),就更容易造成這個問題。一般來說月狀骨、舟狀骨、橈骨之間的韌帶主要可以分成三組(如下圖),只要其中的兩組受傷就容易產生「月狀骨不穩定」。

 

3

局部疼痛、手腕卡卡、無法伸展,你可以做的自我評估!

月狀骨不穩定的症狀主要是局部疼痛,尤其是在過度使用(如:長時間使用滑鼠/鍵盤、長時間抓握、做伏地挺身)之後特別容易感到不適。如同前面所說,位置主要會在中指的延伸線上(如下圖左)。因為有時候也牽涉到舟狀骨,所以也可能稍微偏向食指的延伸線。

 

4 5

除了過度使用後的局部疼痛之外,也常有人會感覺到手腕卡卡的。特別是伸展手腕「撐地」的動作,可能會伴隨疼痛或根本「無法做到底」(如上圖右)。這是因為不穩定、不在最佳位置上的月狀骨就像是齒輪上的小石頭,會卡住腕關節的活動,產生疼痛與活動限制。

 

若發生這種狀況,患者在「屈腕」時按壓最明顯的痛點(如下圖),可能會摸到一小顆硬硬的像骨頭的突起,至於不痛的那一側就可能只是淺淺的凹窩。不過,這樣的自我評估在沒有經驗的狀況下,可能需要很仔細比較才摸得出來。

 

6

難以自癒,建議就醫評估!嚴重者X光會有異常發現

 

如果曾有跌倒手撐地,或因為其他手腕折到的狀況懷疑自己有「月狀骨不穩定」的情形,由於這個問題牽涉到腕部韌帶的損傷、鬆弛,通常不會自己好起來,所以建議應該就醫(運動醫學科、復健科、骨科、中醫科)評估治療。

 

X光是可以考慮的基本檢查,但通常是比較嚴重的狀況下才會有顯著異常發現。在這種狀況下,月狀骨可能不只是「不穩定」而是有明顯的錯位,和旁邊舟狀骨之間的縫隙會明顯加大。這時X光的影像看起來會像是出現了一個「很大的牙縫」,醫學界把這個現象用1950、60年代英國知名喜劇演員的名字命名為「Terry Thomas sign」,大家看圖就知道為什麼了。

 

7

如果X光沒有明顯問題,但患者的症狀仍然很明顯,醫師也可能會考慮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,但大多數的案例不需要這些高階的檢查項目也足以判斷。

 

急性適合徒手復位,重點在訓練維持後續穩定性!

 

在治療方面,如果是正好發生了月狀骨輕微錯位,手腕卡住無法完全伸展、撐地的狀況,靠醫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徒手復位、傷科處置是有需要的。正確的復位可以立即改善疼痛與腕關節的活動角度限制,甚至馬上就能做到能夠承重、撐地。

 

難是難在如何維持療效!

 

如同前面所說,月狀骨不穩定的成因是韌帶損傷、鬆弛,如果沒有改善這個問題,復位後的月狀骨可能會一而再、再而三跑掉。所以一定要處理這個根本的問題才能進一步擺脫病症。

 

如果不是太嚴重的錯位、脫臼,表示周邊的韌帶還有一定的功能。這時除了要配合一些護具、貼紮來加強保護之外,還建議配合運動訓練強化前臂、腕部相關肌肉,輔助加強腕關節的穩定性。也可以嘗試用高濃度葡萄糖水,對韌帶進行增生注射治療,嚴重一點的案例甚至可以考慮效果更強的PRP。

 

如果上面這些方法都無法改善症狀、降低復發的頻率,或者韌帶根本就已經嚴重損傷失去功能,月狀骨明顯錯位,這時就應該考慮接受手術治療。

 

以上就是針對「舟狀骨—月狀骨不穩定」的簡單介紹,最後我們整理了一個表格供大家參考:

 

舟狀骨—月狀骨不穩定
常見原因 跌倒手撐地,造成月狀骨周邊韌帶損傷
常見患部 手腕背側,中指、食指延伸線上
症狀 過度使用後手腕疼痛,局部壓痛,腕關節活動角度受限
檢查 臨床診查、X光為主
治療 改善急性活動受限 –> 徒手復位、中醫傷科治療降低後續復發機率 –> 護具或貼紮防護、訓練強化腕部肌肉、增生注射、PRP無效、嚴重錯位者 –>手術治療
Avatar
About the Author
中西醫雙執照醫師,具職業棒球隊與亞運、世大運等多次國家隊醫療經驗。以中西整合的運動醫學診療方案,服務基層至頂尖運動選手。專長治療各種急慢性運動傷害、頸椎與腰椎慢性疼痛、關節退化性疾病。另專長以中醫內科、針灸手法治療乾眼症。

Social Share

  • google-share

Leave a Reply 取消回覆

*
*

captcha *

最新文章

  • 找不到原因的肩膀無力與後側疼痛?可能是四角空間症候群!
  • 手指、手掌麻+前臂麻痛?談腕隧道症候群以外的正中神經壓迫
  • 腕隧道症候群要開刀嗎?先考慮權威教科書認可的「正中神經解套注射」
  • 突然腿麻無力、腳踝下垂?超像中風的腓神經壓迫
  • 肌腱受傷該打PRP嗎?談阿基里斯腱、髕腱、旋轉肌袖、網球肘

FB線上Q&A

近期文章

  • 找不到原因的肩膀無力與後側疼痛?可能是四角空間症候群!
  • 手指、手掌麻+前臂麻痛?談腕隧道症候群以外的正中神經壓迫
  • 腕隧道症候群要開刀嗎?先考慮權威教科書認可的「正中神經解套注射」
  • 突然腿麻無力、腳踝下垂?超像中風的腓神經壓迫
  • 肌腱受傷該打PRP嗎?談阿基里斯腱、髕腱、旋轉肌袖、網球肘

最新回應
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肌腱受傷該打PRP嗎?談阿基里斯腱、髕腱、旋轉肌袖、網球肘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楊耀松」在〈肌腱受傷該打PRP嗎?談阿基里斯腱、髕腱、旋轉肌袖、網球肘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神奇的「周邊神經注射」初體驗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謝進源」在〈神奇的「周邊神經注射」初體驗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跑步後內踝疼痛?一個動作緩解脛後肌緊繃!〉發佈留言

站內搜尋

分類

Uncategorized 中醫傷科與運動醫學 中醫內科 中醫皮膚科 中醫眼科 中醫藥物 中醫針灸科與經絡學 媒體採訪 日常生活 桃新醫院專區 運動營養學 運動醫學 養生保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