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運動醫學
  • 醫師介紹
  • 最新文章
11
2 月
2025

尾椎痛,需要勾尾骨嗎?尾骨脫位的症狀、診斷與最佳治療選擇

Tags : 勾尾椎, 勾尾骨, 尾椎痛, 尾骨脫位
Posted By : 王凱平
Comments : 0

尾骨疼痛與尾骨脫位的關聯

尾骨疼痛(Coccydynia)是一種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症狀,薦尾關節脫位(Sacrococcygeal Joint Dislocation)是造成尾骨疼痛的原因之一。

尾骨脫位的主因通常是直接跌坐,這種外力可能導致尾骨向前或向後移位,引發局部疼痛及其他相關症狀。

醫學文獻中關於薦尾關節脫位的記錄相對有限,一項2020年的研究指出,截至當時,文獻中僅報告7 例薦尾關節脫位,其中 6 例為前脫位,1 例為後脫位​。

然而,在臨床上,腰薦椎 X 光檢查中經常發現意外的尾骨脫位影像,顯示許多患者可能因過去跌坐導致尾骨錯位卻未意識到。

對於尾骨疼痛、尾椎脫位,中醫中常見「勾尾骨」手法,即透過直腸內部施力調整尾骨。這實際上與西醫的「閉合手法復位(Closed Manual Reduction)」有許多相似之處。以下將進一步探討尾骨脫位的症狀、診斷方式及治療選擇。

尾骨脫位的類型與症狀

尾骨脫位可分為前脫位、後脫位。前脫位較為常見,尾骨向前錯位,可能壓迫直腸或其他周圍組織。後脫位較罕見,但可能對薦尾關節穩定性影響較大。

尾椎周邊的疼痛是最常見的主要症狀。常在坐姿時疼痛加劇,特別是在長時間久坐之後。

其他症狀包括:

1. 排便困難,因為尾骨移位可能影響直腸活動。

2. 性生活時疼痛,特別是在年輕女性中,可能影響未來分娩​。

雖然多數情況下尾骨脫位不會直接導致神經損傷,但可能影響終絲張力,引發終絲緊張症候群(Tight Filum Terminale Syndrome)或脊髓牽扯症候群(Cord Traction Syndrome),導致:

1. 足底及深層肌腱反射異常

2. 步態改變與下肢無力

3. 少數情況可能導致馬尾症候群與括約肌功能障礙。

其他較少見、距離尾椎比較遠,但可能有關連的症狀還包括:頭痛、耳鳴、吞嚥困難、頸部或上背部疼痛、平衡感喪失。這些症狀可能與尾骨移位對脊髓或神經張力的影響有關​。

如何診斷尾骨脫位?常用影像與臨床檢查

肛門指診:臨床上,肛門指診可用於評估尾骨活動度,並觀察是否伴隨疼痛反應,這對診斷薦尾關節活動異常有一定價值​。

側位 X 光片:是最常用的方法,可直接觀察尾骨的排列與脫位情況。

動態 X 光檢查:由於標準 X 光可能無法顯示尾骨脫位,通常需比較站立與坐姿時的尾骨位移,以評估薦尾關節的活動度與對齊情況​。

CT(電腦斷層):可提供更詳細的骨骼影像,但輻射暴露較高,通常用於評估骨折合併脫位的情況。

MRI(核磁共振):適用於軟組織損傷或神經壓迫評估,但尾骨脫位通常透過 X 光即可診斷,因此 MRI 並非常規檢查​。

尾骨脫位的治療方式

保守療法

藥物治療:消炎止痛藥、肌肉鬆弛劑、類固醇、高濃度葡萄糖/PRP/PLT 注射。

生活方式調整:避免長時間坐姿、使用特殊坐墊。

輔助措施:服用軟便劑,避免排便時對尾骨施加額外壓力​。

手法復位(勾尾骨)

中醫「勾尾骨」與西醫閉合手法復位的對比:

中醫勾尾骨:透過手指經直腸內部牽拉尾骨,回復正常位置,並可能結合體表推拿調整肌筋膜張力。

西醫閉合復位:通常在麻醉狀態下進行,以減少疼痛,並能有效放鬆肌肉,提高一次性復位成功率​。

開放式復位與手術治療

若閉合復位失敗,則需考慮開放式復位,透過尾骨後方的小切口進行復位,能更精確地調整脫位並處理軟組織問題。此外,固定術可用於維持尾骨的穩定性,例如鋼絲固定、縫合固定或單股經骨縫合,但術後恢復時間較長,且患者在數週內可能無法坐或仰臥。

如何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?

尾骨脫位的治療應根據個別病情選擇適當方案:

輕度尾骨脫位:以保守療法為主,如消炎藥、止痛藥與生活方式調整。

中度尾骨脫位:可嘗試閉合手法復位(勾尾骨),在中西醫技術的選擇上,可考慮是否需要麻醉。

嚴重尾骨脫位或復位失敗:考慮手術治療,如開放式復位或固定術。

由於尾椎痛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,建議長期疼痛未緩解的患者尋求專業醫療建議,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,避免尾骨錯位演變為慢性疼痛或功能障礙。

參考文獻:

Panigrahi VP, Adsul N, Chahal RS, Kalra KL, Acharya S. Traumatic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sacrococcygeal joint: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. Surg Neurol Int. 2020;11:197. doi:10.25259/SNI_298_2020.

Kanabur P, Gowda A, Bulkeley JA, Behrend CJ, Carmouche JJ. Symptomatic sacrococcygeal joint dislocation treated using closed manual reduction: A case report with 36-month follow-up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. Trauma Case Rep. 2017;12:11-15. doi:10.1016/j.tcr.2017.10.005.

Kim CH, Yoon SJ, Wang SD, Kim WJ, Hong CH. Minimally invasive open re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ique for anterior sacrococcygeal dislocation: A case report. Medicina. 2023;59(11):1958. doi:10.3390/medicina59111958.

Royo-Salvador MB, Fiallos-Rivera MV, Villavicencio P. Neuro-cranio-vertebral syndrome related to coccygeal dislocation: A preliminary study. World Neurosurg X. 2024;21:100252. doi:10.1016/j.wnsx.2023.100252.

Avatar
About the Author
中西醫雙執照醫師,具職業棒球隊與亞運、世大運等多次國家隊醫療經驗。以中西整合的運動醫學診療方案,服務基層至頂尖運動選手。專長治療各種急慢性運動傷害、頸椎與腰椎慢性疼痛、關節退化性疾病。另專長以中醫內科、針灸手法治療乾眼症。

Social Share

  • google-share

Leave a Reply 取消回覆

*
*

captcha *

最新文章

  • 肌肉痠痛難痊癒?「新式針灸」浮針療法的原理、做法與功效
  • 運動員的新利器:連續血糖監測(CGM)系統
  • 肩膀肌腱撕裂治不好?小心並存的「續發性五十肩」!
  • 坐骨神經痛=椎間盤突出?你可能搞錯了!
  • 藥打一輩子?破解迷思的骨質疏鬆藥物全攻略

FB線上Q&A

近期文章

  • 肌肉痠痛難痊癒?「新式針灸」浮針療法的原理、做法與功效
  • 運動員的新利器:連續血糖監測(CGM)系統
  • 肩膀肌腱撕裂治不好?小心並存的「續發性五十肩」!
  • 坐骨神經痛=椎間盤突出?你可能搞錯了!
  • 藥打一輩子?破解迷思的骨質疏鬆藥物全攻略

最新回應
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骨癒合超音波,有機會加速骨折癒合的神兵利器!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陳勇豪」在〈骨癒合超音波,有機會加速骨折癒合的神兵利器!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李朝福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李朝福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
站內搜尋

分類

Uncategorized 中醫傷科與運動醫學 中醫內科 中醫皮膚科 中醫眼科 中醫藥物 中醫針灸科與經絡學 媒體採訪 日常生活 桃新醫院專區 運動營養學 運動醫學 養生保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