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運動醫學
  • 醫師介紹
  • 最新文章
06
3 月
2025

運動員更要注意小傷口?多重抗藥性細菌(MRSA)感染不可不慎!

Tags : MRSA, 傷口照護, 蜂窩性組織炎, 運動員, 金黃色葡萄球菌
Posted By : 王凱平
Comments : 0

運動場上,受傷是難以避免的事。擦傷、割傷、甚至是起水泡,對許多運動員來說都是家常便飯。然而,當這些小傷口沒有妥善處理時,細菌感染的風險就會悄悄上升。其中,一種特別棘手的細菌——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(MRSA),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運動表現,甚至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。

一場看似普通的傷口感染

最近我接觸到一名選手,因手掌傷口感染被送醫治療。(右圖:實際案例授權照片)

起初,他的手上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傷口,但幾天後,整個手掌開始腫脹、疼痛加劇,甚至出現膿皰。服用診所醫師開立的口服抗生素之後,情況不但沒有改善,反而持續惡化,最後不得不住院進行清創手術。

經細菌培養檢測,確診為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(MRSA)感染,最終只能透過靜脈注射萬古黴素治療,才成功控制感染。

MRSA,這種在「健康的年輕人、血液豐富的手掌、有服用抗生素」的條件下,還能頑強生長的細菌,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運動員是 MRSA 的高風險族群?又該如何預防呢?

MRSA 是什麼?

MRSA(Methicillin-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)是一種對多種抗生素具高度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。金黃色葡萄球菌本來就是人體皮膚上的常見細菌,通常不會造成問題,但當這些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後,感染變得更加難以治療。

MRSA 主要透過皮膚傷口進入體內,若感染擴散,可能導致:

– 蜂窩性組織炎
– 膿腫
– 骨髓炎
– 肺炎
– 敗血症

健康的運動員為什麼也是 MRSA 高風險族群?

運動場域是細菌滋生與傳播的高風險環境,運動員比一般人更容易暴露於 MRSA,主要原因包括:

1. 皮膚接觸頻繁:
許多運動涉及大量皮膚接觸,若其中一人帶有 MRSA,就可能透過接觸傳播。

2. 共用器材與更衣室:
運動員經常共用手套、毛巾、護具、器材…..等,這些設備若未妥善清潔,就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。

3. 傷口照護不當:
運動員的各種小傷口:磨破的小水泡、擦傷、割傷,若沒有妥善照護,容易成為 MRSA 入侵的門戶。

如何辨別 MRSA 感染?

MRSA 感染初期,可能與一般的細菌感染相似,但如果出現以下狀況,就應提高警覺:

– 持續加重、擴大的紅腫、疼痛
– 已服用抗生素,但傷口持續惡化、擴大
– 出現較大膿皰,顏色偏黃或偏綠
– 局部皮膚變硬或壞死
– 伴隨高燒或其他全身症狀

當傷口感染未見改善,甚至擴大時,應該立即就醫,並進行細菌培養,以確認是否為 MRSA 感染。

MRSA 感染後該如何治療?

治療 MRSA 主要包括清創與適當抗生素治療:

– 傷口清創:
對於有膿腫的患者,清創引流膿液是最重要的治療步驟,光靠抗生素通常無法有效治癒 MRSA 感染。

– 抗生素治療:
萬古黴素(Vancomycin):對於嚴重感染,住院患者常需以靜脈注射萬古黴素。若對萬古黴素不耐受,醫師可能會改用其他抗生素,如:Daptomycin、Linezolid。

此外,患者在治療期間應:

– 保持傷口乾淨,避免細菌進一步擴散
– 避免共用毛巾、衣物
– 強化營養(蛋白質、維生素 C、左旋麩醯胺酸)促進傷口修復

運動員如何預防 MRSA?

預防 MRSA 感染,關鍵在於降低接觸風險,並做好傷口管理:

– 保持手部衛生:
運動後立即洗手,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。

– 傷口立即處理:
任何破皮或擦傷都應該立即清潔並包紮,避免細菌入侵。

– 避免共用個人用品:
貼身運動用品、護具、毛巾應避免共用,器材應定期消毒。

– 保持環境清潔:
更衣室、運動場地應定期消毒,避免細菌孳生。

– 提高警覺:
若傷口感染後快速惡化,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,避免病情延誤。

結語

MRSA 是一種具有高度抗藥性的細菌,運動員因頻繁的皮膚接觸與共用設備,感染風險遠高於一般人。一旦感染,若未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,甚至影響運動生涯。

因此,運動員與教練、校護都應具備基本的 MRSA 預防與辨識能力,確保傷口妥善處理,並在懷疑感染時及早尋求醫療協助。透過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與適當的傷口照護,才能讓運動員免受 MRSA 侵害,在場上發揮最佳表現!

Avatar
About the Author
中西醫雙執照醫師,具職業棒球隊與亞運、世大運等多次國家隊醫療經驗。以中西整合的運動醫學診療方案,服務基層至頂尖運動選手。專長治療各種急慢性運動傷害、頸椎與腰椎慢性疼痛、關節退化性疾病。另專長以中醫內科、針灸手法治療乾眼症。

Social Share

  • google-share

Leave a Reply 取消回覆

*
*

captcha *

最新文章

  • 肌肉痠痛難痊癒?「新式針灸」浮針療法的原理、做法與功效
  • 運動員的新利器:連續血糖監測(CGM)系統
  • 肩膀肌腱撕裂治不好?小心並存的「續發性五十肩」!
  • 坐骨神經痛=椎間盤突出?你可能搞錯了!
  • 藥打一輩子?破解迷思的骨質疏鬆藥物全攻略

FB線上Q&A

近期文章

  • 肌肉痠痛難痊癒?「新式針灸」浮針療法的原理、做法與功效
  • 運動員的新利器:連續血糖監測(CGM)系統
  • 肩膀肌腱撕裂治不好?小心並存的「續發性五十肩」!
  • 坐骨神經痛=椎間盤突出?你可能搞錯了!
  • 藥打一輩子?破解迷思的骨質疏鬆藥物全攻略

最新回應
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骨癒合超音波,有機會加速骨折癒合的神兵利器!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陳勇豪」在〈骨癒合超音波,有機會加速骨折癒合的神兵利器!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李朝福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李朝福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
站內搜尋

分類

Uncategorized 中醫傷科與運動醫學 中醫內科 中醫皮膚科 中醫眼科 中醫藥物 中醫針灸科與經絡學 媒體採訪 日常生活 桃新醫院專區 運動營養學 運動醫學 養生保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