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運動,中醫到底可以為你做什麼?(一)
最近很榮幸受到「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(TASM)」的邀請,在100位左右正在接受「運動醫學專科醫師培訓」的中西各科醫師前,分享「中醫與運動醫學概論」。以下這系列文章是對我自己這場演講的摘要及補充,不僅僅是針對「運動傷害」,因為關於運動,中醫能提供的幫助其實常常比大家想像的還要全面!
運動傷害就診中醫比例高,內婦科有角色但須化解禁藥疑慮
針灸、傷科對於各種運動傷害、疼痛的處理那是不用多說,受到運動傷害時,大約有4~5成的患者會尋求中醫治療並不是沒有原因的。整體而言,民眾與選手受到運動傷害時,選擇中醫的比例基本上不少於西醫,甚至在很多統計中較高,是個並不誇大的敘述。而除了大眾就診的選擇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之外,台灣的中醫師透過針灸、傷科的治療手段,近年來已經進入左營國訓中心、大型國際賽會(如:亞運、奧運、世大運)、廣大基層學校(如:體育署校園運動防護計畫)。持續增加的合作單位、賽會與邀約,充分顯現了中醫在運動傷害領域有令人滿意的效果。
在內科問題方面,中藥能提升有氧能力、加強疲勞恢復、預防心肌損傷,對於預防中暑也有很多實例。女性朋友有過參賽時被生理痛影響表現的經驗嗎?在婦科方面,中醫有機會協助控制經痛、改善經前症候群。然而,這些牽涉到內服藥的科別,往往因為中藥的運動禁藥疑慮,在推廣上受到一些阻力。
明確禁藥僅麻黃,實務案例中「中摻西」才是最大宗
中醫內科的武器是中藥。這句看起好像理所當然的話,對中醫在運動醫學領域的應用卻反而是重重的限制。幾乎每1~2年,每逢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都會有「選手未通過藥檢,宣稱誤服中藥」的新聞。然而真的是中藥的問題嗎?以近年的新聞來說,有選手被驗出服用利尿劑,對外表示是因為服用中醫師開立的中藥所致,然而所有常用中藥的天然物質中並不含有該選手宣稱的利尿劑成分。我個人曾有機會詢問中華奧會禁藥相關負責人員,得到的答案是:實務上曾發生服用中藥造成未通過藥檢的案例,幾乎都是「中藥摻西藥」的結果。這樣寫並不是要將所有責任推給西藥。由於多重因素造成中藥在禁藥問題上的尷尬、模糊位置,才是應該積極面對的問題。
實際上,目前比較明確的中藥運動禁藥,應該只有主要成份為麻黃素的麻黃,其餘常用中藥中,並沒有被證明含有運動禁藥成份的品項。然而,沒有明確的「黑名單」但有沒有「白名單」?我們曾透過管道了解了中國國家隊可使用的中成藥品項,從中可知包括:薄荷、荊芥、紫蘇、防風、白芷、桔梗、杏仁……等感冒用藥;厚朴、藿香、黃連、大黃……等腸胃用藥;延胡索、三七、丹參、紅花、乳香、沒藥……等傷科用藥;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人參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黃耆……等補益類用藥;苦參根、白鮮皮…..等皮膚科用藥,應該都沒有運動禁藥的問題。然而由於缺乏第一手的研究證據,這樣的一份名單在實務中一旦碰到狀況,並沒有辦法給台灣的中醫師更多的保障與支持。
證據不夠力缺乏保障,使用單味科中僅有助於釐清問題無法治本
由於上述關於禁藥問題的背景因素,雖然照理來說目前中醫內科的用藥常常是以多味藥物組合而成的「方劑」為基礎。但現實中為了避免選手看到「六味地黃丸」、「血府逐瘀湯」時搞不清楚裡面有沒有禁藥成分,實務上我個人在開立藥物給選手時盡量是以「單味科學中藥粉」來處方。或許有人會問:「這樣就能避免運動禁藥問題嗎?」我的回覆是:「不能,但除了把範圍縮小讓自己比較容易找資料、看藥物成分進行篩選之外,如果碰到狀況,相較於混在一起煎煮過的方,不曉得中間還產生了什麼交互作用,單味科學中藥粉至少可能比較容易釐清。」
由於上述背景,後面我在介紹中醫內科、婦科於運動醫學的應用時,也會以單味藥物為主。若有熟悉中藥的讀者對於為何不採用中醫較普遍的「複方」概念進行推廣、介紹有疑問,還請理解上述因素。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