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運動醫學
  • 醫師介紹
  • 最新文章
27
1 月
2025

如何預防運動導致的髖關節退化?給青少年家長的 3 大建議

Tags : 運動傷害, 青少年, 髖關節炎, 髖關節退化
Posted By : 王凱平
Comments : 0

高衝擊運動與髖關節炎的早期發展密切相關

髖關節炎 (Osteoarthritis, OA) 不是年長者的專利。在運動員中,這一疾病可能會大幅提前。研究表明,高衝擊運動(如足球、籃球、排球)與髖關節炎的早期發展密切相關。這些運動中的高強度負荷會增加髖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,從而加速其退化過程。

運動員髖關節炎的自然病程

根據一篇2024年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(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,BJSM)的文章,運動員髖關節炎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階段:

1.青少年時期:運動員的關節軟骨,容易在青少年期(女孩約9-10歲,男孩約11-12歲)發生變化,使其關節耐受性降低,股骨生長板變化會導致原發性「凸輪形態(cam morphology)」的發展。其中,精英層級選手更有可能發展出更明顯的凸輪形態。

2.成年時期:大約有50% 的運動員,在三十歲前會出現核磁共振(MRI)觀察得到的髖關節內病變。病變進展的速度可能取決於多種因素,包括:凸輪形態的程度、暴露於高衝擊運動的時間、職業負荷以及其他生物因素。

3.老年時期:退役的精英運動員髖關節 OA 的患病率較高,且比一般人群更有可能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。

凸輪形態的成因與髖關節炎的影響

何謂股骨頭凸輪形態?

正常來說,股骨頭(大腿骨的最上端的球形部分)應該像乒乓球一樣光滑圓潤,能滑順地在髖關節內自由運動。

然而,在某些情況下,股骨頭的邊緣會出現多餘的的骨質堆積(俗稱骨刺),就像是乒乓球變成凹凸不平的高爾夫球。

這種形狀不規則的股骨頭,在運動時會與髖臼發生異常摩擦,對髖關節軟骨和關節唇造成傷害。

為什麼會運動員容易發生凸輪形態?

凸輪形態通常在青春期發展,尤其是在骨骼快速成長和高運動負荷的雙重影響下產生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它的成因:

1.青春期骨骼特性與高衝擊運動的影響

在青少年的快速成長期,股骨頭生長板對運動負荷特別敏感。從事高衝擊運動時,不當的壓力容易促使骨骼在成長板處形成額外的骨質,導致股骨頭外緣變厚、不規則。這就像是我們在捏陶土,原本想做一個完美的圓形,但在過程中壓力不均,導致某些地方凸出變形。

2.反覆髖部動作的影響

某些運動需要重複的髖關節彎曲、旋轉動作(如踢球、急停轉身),這些動作會在股骨頭和髖臼之間累積異常的壓力,加速凸輪形態的發展。

3.運動強度與持續時間

精英運動員,特別是青少年時期運動訓練密度較高者,凸輪形態的發生率更高。這表明運動強度、頻率和持續時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4.遺傳與生物學因素

某些遺傳背景也可能增加凸輪形態發生的概率。一些人體質上對骨質生成的調控較弱,更容易在應力下出現額外的骨生長。

凸輪形態的潛在影響

研究顯示,凸輪形態會增加:髖關節軟骨損傷、關節唇損傷撕裂的風險,從而成為髖關節炎的早期致病因素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並非所有擁有凸輪形態的運動員都會發展為髖關節炎。

研究表明,約有50%的運動員儘管MRI顯示其關節結構異常,卻無明顯症狀。這提示凸輪形態只是疾病發展中的一部分,其他如運動模式、遺傳背景及心理社會因素也可能扮演關鍵角色。

早期診斷的重要性與三大介入策略

髖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工具

MRI 是目前最有效的早期診斷工具,可用於檢測軟骨損傷、關節唇病變及其他結構性改變。不僅能協助評估髖關節的當前狀況,還能為制定個性化治療計畫提供關鍵參考。雖然因為經費的考量,不見得能普遍應用於所有運動選手,但是對於高階菁英運動員,應該評估普遍、定期安排髖部  MR I的可行性。

為什麼早期診斷髖關節炎(OA)相當重要?

髖關節炎的早期診斷是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的關鍵。根據研究,約有50%的運動員在30歲前已顯示髖關節內部病變,但這些病變可能尚未引發明顯症狀。若等到症狀明顯時才開始治療,往往會錯過最佳介入時機,增加患者的長期健康風險。

早期介入不只可能有著減緩疾病的進展,並改善運動員的長期預後。介入方式可以考慮包括教育、管理與篩檢三方面:

1.教育與認知提升

提高運動員、教練及家庭對髖關節健康的認知是預防的基石。特別是在青春期,教育年輕運動員了解過度訓練的風險以及早期症狀的重要性,能幫助他們採取積極的健康行動。除此之外,也應該針對「症狀的識別、早期診斷工具推廣」進行教育。

2.運動管理與肌肉強化

科學地設計運動訓練計畫,減少過度的高衝擊活動,並適當分配訓練負荷,可以降低髖關節的過度壓力。例如,對高風險運動員進行訓練週期化調整,能有效減少凸輪形態形成的可能性。此外,針對核心肌群及髖關節周圍肌肉的訓練可以有效穩定髖關節,降低運動時的過度負荷。特別是增加內旋和屈曲動作的穩定性訓練,能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。

3.早期檢查與監測

針對高風險的精英運動員,應該考慮運用影像學工具(如MRI)對高風險運動員進行定期檢查,及早發現潛在病變。有助找出微小的軟骨損傷或關節唇病變,為早期介入提供科學依據。

應該在限制青少年時期的運動量以預防髖關節炎嗎?

答案是不一定。

目前並沒有足夠資料可以告訴我們:限制運動量是否真的能有效預防青少年運動員凸輪形態的發展?也沒有足夠研究能告訴我們合理的限制量為何?因此,執行青少年髖關節運動限制,是有困難,且沒有足夠科學依據的。

此外,限制青少年運動量也會與他們發展技能和發掘天賦的需求相衝突,反而可能使他們錯過達到精英水平的機會。在我們對凸輪形態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,不建議減少青少年時期的運動量。

結語

有效的預防策略需要從青春期開始實施,並結合運動管理與臨床技術來全面保護髖關節健康。透過多學科合作與個性化干預計畫,運動員將有更多機會在保持髖關節健康的同時,實現其運動潛力。

 

參考文獻:

Heerey JJ, van Klij P, Agricola R, et al. Preventing hip osteoarthritis in athletes: is it really a mission impossible? Br J Sports Med. 2024;58(9):465-467. doi:10.1136/bjsports-2023-107584

Nilsen DH, Furnes O, Kroken G, et al. Risk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fter elite sport: linking 3304 former world-class athletes with the Norwegian arthroplasty register. Br J Sports Med. 2022 Dec 7;57(1):33-39. doi: 10.1136/bjsports-2022-105575.

Fernquest S, Palmer A, Pereira C, et al. The response of hip joint cartilage to exercise in children: an MRI study using T2-mapping. Cartilage. 2021 Dec;13(1_suppl):1761S-1771S. doi: 10.1177/1947603520931182. Epub 2020 Jun 12.

 

 

Avatar
About the Author
中西醫雙執照醫師,具職業棒球隊與亞運、世大運等多次國家隊醫療經驗。以中西整合的運動醫學診療方案,服務基層至頂尖運動選手。專長治療各種急慢性運動傷害、頸椎與腰椎慢性疼痛、關節退化性疾病。另專長以中醫內科、針灸手法治療乾眼症。

Social Share

  • google-share

Leave a Reply 取消回覆

*
*

captcha *

最新文章

  • 肌肉痠痛難痊癒?「新式針灸」浮針療法的原理、做法與功效
  • 運動員的新利器:連續血糖監測(CGM)系統
  • 肩膀肌腱撕裂治不好?小心並存的「續發性五十肩」!
  • 坐骨神經痛=椎間盤突出?你可能搞錯了!
  • 藥打一輩子?破解迷思的骨質疏鬆藥物全攻略

FB線上Q&A

近期文章

  • 肌肉痠痛難痊癒?「新式針灸」浮針療法的原理、做法與功效
  • 運動員的新利器:連續血糖監測(CGM)系統
  • 肩膀肌腱撕裂治不好?小心並存的「續發性五十肩」!
  • 坐骨神經痛=椎間盤突出?你可能搞錯了!
  • 藥打一輩子?破解迷思的骨質疏鬆藥物全攻略

最新回應
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骨癒合超音波,有機會加速骨折癒合的神兵利器!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陳勇豪」在〈骨癒合超音波,有機會加速骨折癒合的神兵利器!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李朝福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王凱平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  • 「李朝福」在〈足跟足底麻痛又灼熱:易與足底筋膜炎混淆的跗骨隧道症候群〉發佈留言

站內搜尋

分類

Uncategorized 中醫傷科與運動醫學 中醫內科 中醫皮膚科 中醫眼科 中醫藥物 中醫針灸科與經絡學 媒體採訪 日常生活 桃新醫院專區 運動營養學 運動醫學 養生保健